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你有考慮到折舊的問題嗎?

我們常會去大拍賣的地方撿便宜,可能是過季商品或是二手商品,有些商品並不會比較差,可能只是因為退流行或是要清倉所以賣的比較便宜。但不可否認的是,二手商品或是別人用過的東西當轉手到別人身上時,確實價格會掉很多,有時甚至半價或是2、3折也說不定,也甚至商家可能賠本。但這就是人性,每個人都會想要擁有新的東西,因為這樣才是自己的,當要買一個別人用過的東西時,就會認為應該要用越低越好的價格取得,所以即使今天你買了一台新的轎車隔天要賣掉變成二手車,價格還是會差很多,因為在市場裡面當要進行買賣時,會考量到的因素很多,你說這是新車別人未必百分之百信任,還是會認為價格應該要不如新車,這就是消費者在看待二手商品時的眼光與價值觀,很難改變,所以所有商品除了在一開始有正常的價格外,只要再轉手或是再賣出去都會折舊(當然有些商品還是除外)。



筆者還記得有次我打算賣掉將近80本的書,裡面有很多都是新書,甚至有些也才出版個一、兩年而已,而且還很暢銷,但是令我跌破眼鏡的是,二手書商的收購價通常來說都極其的低,有些甚至給你估到一本只有2、3塊的價值,而且暢銷書則也只能估到原本書價的2至3成,我心裡想這也未免差太多了,沒想到我上網一查許多人的心聲也是如此,大喊簡直賤價出售給二手商了,不過這也沒辦法,二手書商的行情就是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建議倒不如自己在網路上拍賣,只要壓低價格不要太離譜就好了,這樣反而可以拿回一點錢,我要說的是,當這些二手書商把收購的書陳列在書店販賣時,他們賣的價格也只不過比當初剛出版的新書低個幾十塊而已,所以可見一旦把書賣給二手書商,折舊率可以說是非常的高,這也算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吧,可是這種市場機制消費者無法去控制,因為消費者也可從中得到好處,可以從中買到價值還在的商品,只是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取得而已。


那這跟財務管理有什麼關係?折舊率對資產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有些人會錯把某樣資產當成很有價值,但其實可能在市場上行情很低,也可能在取得資產的過程中,買貴了資產,這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就以房地產來說,假設某人擁有一棟房子,加以改裝修繕後總共花了100萬,然後在賣出去時把它以定價500萬賣出去,如果當初在購買這間房子時的價格是200萬,我們以簡單的邏輯來看,這個人在數字上看來是賺了200萬,因為成本總共是200萬的購屋價與100萬的重新裝潢費,這樣看來賣500萬可以賺到200萬,但是有一個情形是,假設它的房子剛好在最好的地段,而且位於最好的商圈呢?如果可以再過個幾年,他的房子可以看漲個4至5成,那他現在賣出去合理嗎?真的有賺到錢嗎?如果以地價和未來的商業評估來看,他可以說是少賺了好幾百萬或是千萬了。


而另外一個情況是,假設某人買了一棟1000萬位於商圈外的二手翻修別墅,一開始頭期款是200萬,剩下的800萬用貸款的方式每個月計息支付,這樣每個月的房貸壓力必須20年才能還完,另外再假設的是,由於是在郊區,方便性相對於市區就沒有那麼好,於是因為位置的關係他必須再從收入裡撥更多的錢來支付額外的開銷,像是必須花更多的油錢工作往返,或是需要支付更多的修理成本,因此貸款的壓力也就更大,但同時收入沒增加的情況下,只能到處湊錢或是省吃儉用才能養活這房子,而另外沒考慮到的是,假設他的這棟房子根本市值不到1000萬呢?而且拉長時間來看,如果他的房子變賣性很低或是折舊率很高,那他根本就是買貴了房子,也就是房子本身因為是二手所以折舊後應該賣更低,但他用比行情價更高的價格買這棟房子根本就是先賠錢了,所以真的假設要買進,也必須先評估他所買的房子的平均市價以及未來折舊後價錢變低的可能性,所有的因素都必須考量進去,否則只去買到了一個負債,而不是資產,因為這資產不能為他帶來更多的效益,也不能變賣,如果能折舊後變賣也只能賣到很低的價錢。這樣一來根本就是背債,錯把負債當成資產了。所以評估所有的狀況後,假設先用租屋的會不會比較好?如果只是要暫時性的居住,這麼做才是讓自己免於負債的對策,因為有些資產我們可以慢一點再擁有,可以在評估房子的折舊率、變賣性、市值或是目前的房價後,再去決定要不要購買才是理性、聰明的做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